一采區(qū) 開拓方式為平硐開拓,主要開采Fe1號礦體,共布置6個生產中段,分別為415m中段、445m中段、468m中段、495m中段、535m中段和565m中段,中段高度23m~30m; 新設6個運輸平硐,分別為415m平硐、445m平硐、468m平硐、495m平硐、535m平硐和565m平硐,負責礦、巖和材料的運輸工作。平硐內設置水溝和人行道,兼做安全出口; 新設1個回風斜井(XJ3),作為一采區(qū)主回風斜井。回風井斜井內設置踏步和扶手,兼做安全出口。 出礦方案:礦山各中段采用電耙裝礦、礦用內燃車運輸。各中段礦巖均通過各中段運輸平硐運出地表。
二采區(qū) 開拓方式為平硐開拓,主要開采Fe2號礦體,共布置2個生產中段,分別為484m中段和514m中段,中段高度為30m; 新設2個運輸平硐,分別為484m平硐和514m平硐,負責礦、巖和材料的運輸工作。平硐內設置水溝和人行道,兼做安全出口; 新設1個回風斜井(XJ4),作為二采區(qū)主回風斜井;仫L井斜井內設置踏步和扶手,兼做安全出口。 出礦方案:礦山各中段采用電耙裝礦、礦用內燃車運輸。各中段礦巖均通過各中段運輸平硐運出地表。
三采區(qū) 開拓方式為平硐開拓,主要開采Fe3號礦體,共布置3個生產中段,分別為484m中段、514m中段和544m中段,中段高度為30m; 新設3個運輸平硐,分別為484m平硐、514m平硐和544m平硐,負責礦、巖和材料的運輸工作。平硐內設置水溝和人行道,兼做安全出口; 新設1個回風斜井(XJ5),作為三采區(qū)主回風斜井;仫L井斜井內設置踏步和扶手,兼做安全出口。 出礦方案:礦山各中段采用電耙裝礦、礦用內燃車運輸。各中段礦巖均通過各中段運輸平硐運出地表。
四采區(qū) 開拓方式為平硐開拓,主要開采Fe4號礦體,共布置1個生產中段,即為594m中段,中段高度為30m; 新設1個運輸平硐,為594m平硐,負責礦、巖和材料的運輸工作。平硐內設置水溝和人行道,兼做安全出口; 新設1個回風斜井(XJ6),作為四采區(qū)主回風斜井;仫L井斜井內設置踏步和扶手,兼做安全出口。 出礦方案:礦山各中段采用電耙裝礦、礦用內燃車運輸。各中段礦巖均通過各中段運輸平硐運出地表。
會員可見完整內容
馬上解鎖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