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布日:2023.08.04
申請日:2023.05.26
分類號:C02F11/12(2019.01)I;B65G19/18(2006.01)I;B65G65/46(2006.01)I;B65G33/26(2006.01)I
摘要
本發(fā)明揭示了一種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裝置及輸送方法,該裝置由焚燒爐進泥口之前的污泥干化機、第一刮板輸送機、失重式稱重機、第二刮板輸送機、儲料倉、螺桿泵、攪拌機及螺旋輸送機相接構成。結合各部分裝接結構和輸送過程,其中污泥干化機使一部分污泥含水率降至30%的準干化污泥,適用于刮板輸送機轉運并在中途稱重后向攪拌機喂料,另一部分含水率80%的高濕度污泥直接按比例向攪拌機喂料,生成含水率40%、適于焚燒的污泥,并通過螺旋輸送機送入進泥口。應用本發(fā)明該輸送技術方案,通過調節(jié)污泥含水率越過粘滯區(qū),為刮板輸送作業(yè)消除異常停機的污泥特性隱患,并摻混得到符合入爐要求含水率的污泥,使得污泥長距離輸送和焚燒效率提升相匹配。
權利要求書
1.一種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裝置,接設于焚燒爐的進泥口之前,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由污泥干化機、第一刮板輸送機、失重式稱重機、第二刮板輸送機、儲料倉、螺桿泵、攪拌機及螺旋輸送機相接構成,其中所述污泥干化機使一部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30%、生成準干化污泥,并通過出泥口接第一刮板輸送機,所述第一刮板運輸機的運載末端接入失重式稱重機,經稱重的準干化污泥經第二刮板輸送機運送并落入攪拌機;所述儲料倉中存有另一部分含水率80%的高濕度污泥,并通過螺桿泵和導料管引流至攪拌機,兩種污泥通過攪拌機均勻混合,生成含水率40%的待焚燒污泥,所述攪拌機的出料口通過螺旋輸送機與焚燒爐的進泥口對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干化機為架空設置的圓盤干化機,且污泥干化機、第一刮板輸送機、失重式稱重機、第二刮板輸送機、攪拌機和螺旋輸送機在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裝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板輸送機、第二刮板輸送機和螺旋輸送機的運料長度依次減短。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儲料倉設為向下逐漸環(huán)向聚集的斗型容器,且在儲料倉的底部中心通過螺桿泵對接導料管。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導料管中設有對應污泥流量的電動調節(jié)閥。
6.一種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方法,基于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輸送裝置實現,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S1、將一部分含水率60%以上的污泥輸入圓盤干化機,干化至含水率30%的準干化污泥;S2、將越過粘滯區(qū)的準干化污泥通過第一落料管送入第一刮板輸送機,從干化車間輸送至接近焚燒爐,并通過第二落料管送入失重式稱重機;S3、由失重式稱重機緩存并稱取預設重量的準干化污泥,再通過第二刮板輸送機及第三落料管向攪拌機定量輸送;S4、儲料倉持續(xù)補充另一部分含水率80%的高濕度污泥,并在攪拌機接收準干化污泥的同時,通過螺桿泵和導料管向攪拌機輸送高濕度污泥,由攪拌機將同步加料的兩種污泥均勻摻混,生成含水率40%的待焚燒污泥,其中準干化污泥與高濕度污泥的重量配比為4:1;S5、通過螺旋輸送機將待焚燒污泥送入焚燒爐的進泥口。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落料管豎向對接于第二刮板輸送機的運載末端并設為雙向匯集的聚流管,所述導料管側向接入并連通至第三落料管。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儲料倉中高濕度污泥在靜載狀態(tài)下,其中固體部分在儲料倉底部中心逐漸沉積;在螺桿泵啟動狀態(tài)下,所述固體部分隨水沖刷進入導料管并保持污泥80%的含水率。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旨在提出一種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裝置及輸送方法,解決污泥入爐焚燒前含水率達標與長距離輸送粘滯、臭氣易擴散之間矛盾的問題。
本發(fā)明實現上述一個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裝置,接設于焚燒爐的進泥口之前,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由污泥干化機、第一刮板輸送機、失重式稱重機、第二刮板輸送機、儲料倉、螺桿泵、攪拌機及螺旋輸送機相接構成,其中所述污泥干化機使一部分污泥含水率降低至30%、生成準干化污泥,并通過出泥口接第一刮板輸送機,所述第一刮板運輸機的運載末端接入失重式稱重機,經稱重的準干化污泥經第二刮板輸送機運送并落入攪拌機;所述儲料倉中存有另一部分含水率80%的高濕度污泥,并通過螺桿泵和導料管引流至攪拌機,兩種污泥通過攪拌機均勻混合,生成含水率40%的待焚燒污泥,所述攪拌機的出料口通過螺旋輸送機與焚燒爐的進泥口對接。
上述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裝置,進一步地,所述污泥干化機為架空設置的圓盤干化機,且污泥干化機、第一刮板輸送機、失重式稱重機、第二刮板輸送機、攪拌機和螺旋輸送機在高度方向自上而下依次裝接。
上述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裝置,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刮板輸送機、第二刮板輸送機和螺旋輸送機的運料長度依次減短。
上述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裝置,進一步地,所述儲料倉設為向下逐漸環(huán)向聚集的斗型容器,且在儲料倉的底部中心通過螺桿泵對接導料管。
上述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裝置,更進一步地,所述導料管中設有對應污泥流量的電動調節(jié)閥。
本發(fā)明實現上述另一個目的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方法,基于權利要求1-5中任一項所述輸送裝置實現,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驟:S1、將一部分含水率60%以上的污泥輸入圓盤干化機,干化至含水率30%的準干化污泥;S2、將越過粘滯區(qū)的準干化污泥通過第一落料管送入第一刮板輸送機,從干化車間輸送至接近焚燒爐,并通過第二落料管送入失重式稱重機;S3、由失重式稱重機緩存并稱取預設重量的準干化污泥,再通過第二刮板輸送機及第三落料管向攪拌機定量輸送;S4、儲料倉持續(xù)補充另一部分含水率80%的高濕度污泥,并在攪拌機接收準干化污泥的同時,通過螺桿泵和導料管向攪拌機輸送高濕度污泥,由攪拌機將同步加料的兩種污泥均勻摻混,生成含水率40%的待焚燒污泥,其中準干化污泥與高濕度污泥的重量配比為4:1;S5、通過螺旋輸送機將待焚燒污泥送入焚燒爐的進泥口。
上述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方法,進一步地,所述第三落料管豎向對接于第二刮板輸送機的運載末端并設為雙向匯集的聚流管,所述導料管側向接入并連通至第三落料管。
上述熱電廠污泥處理的輸送方法,進一步地,儲料倉中高濕度污泥在靜載狀態(tài)下,其中固體部分在儲料倉底部中心逐漸沉積;在螺桿泵啟動狀態(tài)下,所述固體部分隨水沖刷進入導料管并保持污泥80%的含水率。
應用本發(fā)明的輸送裝置及輸送方法,具備以下技術優(yōu)點:1、克服了含水率40%污泥粘滯區(qū)的問題,通過將污泥含水率降低至30%,越過粘滯區(qū)后再利用刮板進行輸送,保障密封要求的同時避免造成刮板錯位接觸、停機等設備異常。
2、在入爐前按比例攪拌摻混,達到污泥入爐含水率40%的要求,而含水率80%的污泥不再需要通過預處理干化,有利于節(jié)能并使得污泥長距離輸送和焚燒效率提升相匹配。
3、省卻了備用的刮板輸送機,降低了輸送裝置的造價及運營成本。
(發(fā)明人:宋偉芳;王海廷;孫鵬飛;王玉龍;周穎)